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本科生最新落户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上海本科生最新落户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大学生入户规定与政策?
2021年非上海生源大学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由用人单位为其申请办理本市户籍:
1.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
2.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3.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最高学历阶段自主创业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本人申请办理本市户籍,并由该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不受该条件限制);
4.与符合前文规定申请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期为一年及以上的就业协议。中介机构的派遣人员不予受理。
外地学生考入上海大学转户口吗?
将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口有一定的便利性,例如在办理一些事务时可能会更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临时性的集体户口,毕业后如果不符合上海的落户政策,户口仍需迁回原籍。
上海企业本科生落户时间几年?
如果你是大学本科生在上海企业工作。但户籍在外地。那是没有什么凭工作几年就能落户上海的文件规定的。要将外地户籍落户上海市。首先你要有真才实学。而且是所学专业上海短缺的。而上海市对从外地引进人才也是控制较严格的。要看单位是否有引进的额度。还有就是领导是否肯定你的工作能力愿意将额度给你吗?
上海在职研究生应届生落户政策?
在上海进行学历教育形式的在职研究生可以落户上海,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专硕和学硕研究生,在学习完所有课程并通过考试拿到硕士毕业证和结业证后,就可以申请落户上海。而进行同等学力申硕、高级研修、中外合办这些教育形式的研究生则不可以落户上海。
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上海?
我认为可以,高考目前还是比较公平的,这是特权利益给予一个明确渠道的表现形式;就跟以前科举一样公平合理对社会稳定发展有帮助;靠内部各种所谓的其他方式解决,不可避免把特权给予特权阶层,不利真正发掘人才!
上海这项人才落户政策,最大的影响,不是上海能吸引多少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而是对社会产生的教育观、人才观影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取消学校的身份标签,淡化学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_a***_]选择,然而,各地的人才政策,仍强调学历,甚至更强调学历,这只会加剧社会的“名校情结”。
根据清华大学公布的2017年毕业生就业报告,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生2888人,深造2365人,就业475人,签三方协议的为147人,灵活就业328人,自主创业16人。根据这一数据,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清华本科毕业生并不多,到上海就业的就更少。那么,为何上海要出台针对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的政策呢?这其实是为了展现上海吸引高端人才的姿态。因为我国其他地方抢人才,也是提出学历标准,比如,天津的学历型人才落户政策为:全日制本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
以学历论人才的,说到底,是十分落后的人才观,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影响城市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众所周知,学历社会问题,导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都以学历为导向,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严重应试化,高等教育则功利化,对此,社会已有共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然而,在具体用人时,还存在学历思维惯性。改革我国的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已经十分迫切。
一项政策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必须有前瞻性,国家的整体教育改革和人才评价改革,需要协调,一边是高考改革取消录取批次,以消除学校的等级身份,一边是以学校出身论人才,还把北清单独出来,改革的效应就被这样互相矛盾的政策抵消,为此,国家应该对各地突出学历身份的抢人政策进行清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本科生最新落户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本科生最新落户政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