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徐静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徐静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浪目前只剩微博这个产品站得住脚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与微博是美股中是分开的。
新浪公司公布了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新浪2018年第一季度净营收为4.4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781亿美元增长59%。
净营收和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营收较上年同期均增长59%,分别增至4.408亿美元、4.381亿美元。
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61%,至3.671亿美元。
非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47%,至7370万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非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50%,至7110万美元。
运营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63%,至7330万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9%,至9460万美元。
微博方面,2018年第一季度,微博营收22.13亿元,连续5个季度保持60%以上的增长速度,营收和净利润均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其中,微博广告收入达19.16亿元,同比增长64%。
从财报上看微博与新浪的营收情况比较接近,一个季度能营收22.13亿人民币已经是比较挣钱的公司了。至于目前新浪是否只剩微博这个产品站得住脚?毕竟新浪不是BAT,有一两个明星产品在中国互联网圈就可以占山为王了。
新浪微博?一个不顾及用户感受的垃圾产品。国内禁止使用其他脸书和推特,这个垃圾还可以多活几年。
从2011年开始使用微博,连续登陆近两千天,早在15、16年 会员等级达5级。 然而就是这样老客户,从年初到年末,投诉一个问题:为什么重制我的会员等级?每次都是已经反馈技术,3到5个工作日回复,然后了无音讯。
我就好奇,新浪这么大一家公司,在我提供我之前会员等级截图的情况下,依然是敷衍了事,反馈技术? 是你们技术无能,还是你们不关心用户的体验。
也不知道因为这件小事,去哪里投诉这个垃圾新浪?
愿你早日凉凉 新浪
现在可以非常直白的说站不住脚,尤其在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推出之后,微博面临的压力越发的强大了。
在没有今日头条之前,微博还稳坐媒体平台第一把交椅。微博跟微信不同,两方谈不上竞争的关系,毕竟,微博,更多的是一种媒体信息发布平台,而微信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圈的社交,尤其是熟人之间。
本来想说是微博背靠新浪,不过这样说可能更好,新浪网背靠的微博做得也不错,至少有中国版的twitter之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受到巨头的牵连。
但是今日咆哮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局面,甚至将微博推入了危机当中,首先,微博拥有的功能今日头条大多也拥有,并且发展速度极快,微头条就很像微博的功能,并且也吸引了足够多数量的名人大v的入驻,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有完整的产品矩阵,这一点,微博每一点都可以对应得上,不过,在发展方面,今日头条显然略胜一筹,尤其像抖音,火山小***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在年轻人当中有非常好的口碑,这都是它能够打败微博的基础。
因此,再过几年,估计微博就可以跟今日头条来最后一战了,估计到时候就是国内媒体类产品的焦点之战。
对一个不能声张正义的新闻平台我想大家都不会支持的,新浪的渐渐没落应该自己知道是啥原因。不改革。不革新就没出路。
曾经也是新浪的忠实用户,可我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不用他了。
全国结婚率出现“五连降”,晚婚、不婚已成趋势?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晚婚不婚是否成为了一种新潮流,我的观点是肯定的。
中国五千年来的婚姻观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婚姻法则,可是这种婚姻法则却在现在正悄悄的改变着。如今大批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不婚族或者晚婚族,比如,即将买入三十岁的我。
不得不说,如今的年轻人正在试图挑线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婚姻法则,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长远来说,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有阻碍性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
是什么原因让当下的年轻人选择晚婚或者不婚?除了年轻人思想的转变外,更多的是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现在的水平无法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还有就是结婚成本的增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房价物价都随之提高,彩礼也开始水涨船高,这一切都造成了结婚成本的提高,致使很多年轻人谈婚色变。不敢结婚。
社会需要发展,文明需要传承,这一切都是需要一代一代的人来进行的,所以说晚婚不婚对于社会发展会形成制约的,目前来说,晚婚不婚会造成家庭不和睦,矛盾因素增多,对于家中老人也形成一种负担,而对于大方面来说,会加聚人口老龄化。
如何解决年轻人晚婚或者不婚的问题呢?
首先,树立一个正确的婚恋观,面对婚姻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不应该自暴自弃。
其次,加大婚姻法规的制定,极大程度的减少婚姻成本,让婚姻摆脱彩礼的束缚。
你是晚婚族吗?为什么选择晚婚呢?
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80后结婚平均年龄26.5岁,90后平均结婚年龄24.5岁;往上推移看,1987-1994年人口出生率从2.33%下降到1.77%,减少24.1%;结婚率从9.9%下降到7.2%,减少27.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从数据看结婚率的下降速度比出生率的下降速度更快(仅仅来源于时间迟滞)。
往上追溯70后平均结婚年龄为29.2岁。
70后大多没有长辈的庇护,很多人靠自身努力进城打拼,生活的压力使得结婚年龄偏晚;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父母的帮助可以早点结婚;90后有3000万多余男生的压力,必须抢先下手,结婚年龄提前(特别是农村)。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1.结婚率的下降来源于适婚人口的下降(但是总人口还在缓慢上升),不必担心;2.现在的年轻人初婚年龄实际上提前了;3.从数据上看,后续几年的结婚率还会略有下降,5-10年后会基本平稳,10-15年后会反弹(出现在总人口开始下降或者放开二胎后出生的人进入适婚年龄)。
就我们当地来说是有这个趋势。
过去每到冬天,村里结婚的很多,可是现在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
第一,男女比例失调,导致农村大龄青年成家难,这种形式逼迫那些人加入晚婚晚育行列。
第二,有知识的青年男女,本着先立业后成家的想法,主动推迟婚期,导致晚婚。
第三,有许多的青年男女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结果年龄越来越大,后来遇不到合适的就终身不婚。
第四,离婚率上升,也导致中途单身男女增多,这部分人有相当比例不再婚。
这是我国婚姻家庭领域面临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审慎对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徐静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徐静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