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工业大学劳动教育活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海工业大学劳动教育活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义务教育劳动技术课包括哪些?
义务教育劳动技术课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生活妙招、自选劳动等。
日常生活劳动目的在于学做家务、校务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好习惯,提升自理能力,如扫地、洗碗、洗衣服、买菜做饭等活动,能够培养劳动习惯。
生产劳动以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如土壤、肥料、育种、作物及果树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
以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工业或服务性劳动技术教育,如农用机械维修、电机维修、电工、木工、泥瓦工、手工艺劳动、缝纫等。这既锻炼劳动能力,又改善生活水平等等。
生活妙招主要是学习生活妙招,解决生活难题,如检验鸡蛋是否新鲜、炒出鲜嫩的鸡蛋、煮鸡肉加黄豆、加水爆炒肉丝、炒藕丝不变黑、让土豆不发芽等等,既能学到生活小妙招,又能够增加实践经验。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工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总值一样吗?
工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总值不是一样的。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后的剩余价值总和。
而劳动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劳动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两者的计算方法、统计对象和统计口径都不同,因此也存在差异。
教育部要求城市中小学生每学段至少一次农业生产劳动,你怎么看?
非常赞同,意义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可以使城市中小学生切身认识到农业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的不易,从而增强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所得,提升节约粮食的自行约束力。是大好事情啊!
不看好,持保留意见。对于城市中小学而言,与其说去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倒不如说是去农村郊游,不知道这样的要求,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说到农村观摩,就比较现实而贴切。事实上,如今的农村,耕种收播全是机械化,很少有人工活了。让孩子们劳动什么,是让他们刨地拉犁,还是挥镰收割,亦或是挑水浇园,锄荷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呢!再说,如今都是责任田,不是劳动教育基地,农户也不会让一群孩子,在自家责任田里“劳动”,搞地一片狼藉,之后还得打扫“战场”。
真不理解是怎么想的。若要是为了让城里的孩子们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伯伯,适时搞些观摩,这还说的过去,至于参加劳动,那就免了吧;若是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远不如多增加几节体育课,提高点运动量,较为现实。
再就是,城里学生们的家长愿不愿意,担心不担心,心痛不心痛呢!退一步讲,学校按要求组织这样的活动,几十个孩子的出行,安全问题谁负责,谁保障,是带队老师,还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或家长呢!事情就是这么现实,奇思妙想容易,可做起来恐怕是另一回事了。
还有一点,广大农村的中小学生们,可是长期生长、生活在农村吧!他们究竟参加了多少劳动,知道什么是农时,什么是农业生产吗,他们比城里孩子们,多知道多少农业方面的知识,多干了多少农活呢?恰恰相反,农村的孩子们,却竞相涌向了城里学校。如果,再让他们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未必不是一种讽刺,一个笑话。
总之,毕竟是官方决策,本不该妄议,说三道四。既然有此一问,只好表达一点个人浅见:对此“要求”,只能保留意见,持谨慎态度。
这个的确很有必要,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不少是县城的孩子,有一次无意之间聊天,我说我回家打谷子都累死了,他问我什么是打谷子?我解释给他听,他愣了半天,问我:“米不是一包一包从超市买回来的吗?你们为什么要去自己打?我一直以为米是从树上摘下来就可以了,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活要干”。我听了真的很无语。一个高中生连谷子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太可怕了。现在估计这种情况更严重,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扩大,种田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外地打工,对农业这方面了解得更少了。
我每一年过年回老家,都会带着两个小孩子去山坡上,让他们见识一下,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小麦、红薯、玉米这些是怎么长出来的,让他们都认识一下。免得一问三不知,长大了闹笑话。
我觉得,教育部要求城市中小学生每学段至少参与一次农业生产劳动的政策出发点是很好的,导向也是很好的。
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尽管学校天天教育要光盘行动、要节约粮食、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他们很难真正做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粮食的来之不易没有直观感受。
对于八十年代及更早出生的农村娃来说,基本上都亲身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是当做真正的劳力,而不是玩玩而已。所以,他们(我也是其中之一)能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
但是现在的环境变化了,别说城里的孩子,农村孩子也有好多从没干过农活,甚至没有农活可干(我们老家都集中承包给大户,实行机械化了)。如何将这条政策形成制度,落到实处,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建议:以县市为单位,开辟一个劳动教育基地,合理规划,最好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农活,每个学校轮流排班,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劳动,才能合格,否则,劳动就不过关,至少不能评“三好”学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工业大学劳动教育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工业大学劳动教育活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