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快乐教育试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上海快乐教育试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快乐教育的理念和目的?
快乐教育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不同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艺术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在教师指导下的审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根本所在。
你知道快乐教育方法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吗?
快乐教育是一种理念,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快乐教育的理念,是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他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教育的理念,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传入我国。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三个要点:
一、“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快乐的”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走不同的途径。快乐教育的理念,是要在不同的方法中寻找那个能让孩子最有兴趣的方法。比如学习“美”字,可以用一笔一画去教,也可以用结构分析法“羊大为美”去教,还可以用顺口溜“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真漂亮”去教。在这些方法中,哪个能让孩子最快乐,快乐教育就追求哪个方法。
二、“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快乐的”
手段和方法有相似之处,但侧重于形式和谋略。还以教学那个“美”字为例,是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来,还是用图画在教室里挂出来,或者用幻灯片像电影那样,一幕一幕地将“美”字的来历以及形体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快乐教育是寻找最有可能让孩子快乐的那个手段。
三、“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通过选择能孩子快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美”字的过程中,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快乐教育源自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强调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并拒绝暴力,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这种教育理念,可以说是教育界的奇迹,在当时不仅轰动一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变化,成了教育界一颗价值恒久的宝石。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由于家长饱受应试教育之苦,很快得到传播和信奉,成为一些家长的育儿核心理念。
斯宾塞的三大教育核心理念:一是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古典主义教育;二是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三是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结合了作者对其侄子小斯宾塞的养育,全面介绍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方法和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利用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快乐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利用大自然让孩子得到快乐的自然教育以及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等等,都是正向积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与世界流行的“苦学”思想不一样,书中所述都是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斯宾塞指出:“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孩子过得幸福快乐,那么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孩子感到快乐。”同时斯宾塞对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一是当你生气或者烦恼的时候就不要再教育孩子了,因为你一旦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二是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是很开心时,就不要再强迫他学习了,这样做不但学习效果不太好,可能还会形成抵触的心理。
三是工作下班之后,不要把工作的不愉快带到家里,要在家中培养形成一种快乐良好的氛围,最好能和孩子有一些经常性的互动或者游戏。
四是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家长首先要做一个乐观的人,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夸奖鼓励,不要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完美才说明孩子是正常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快乐教育试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快乐教育试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