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交通大学 校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海交通大学 校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交通大学校训是什么?
交大先贤对母校平凡而质朴的感恩之举,为后继而起的交大人种下了“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的善根,任凭岁月年轮的冲刷,“思源校训”却永驻交大人心中,绵延不坠。
虽然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八个字确定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但是,感恩、报国始终澎湃在百年交大人的血脉中,成就着这所著名学府的精神。如果说,“饮水思源”是“小我”层面的道德诠释,那么,“爱国荣校”则在“大我”意义上提升了交大人志存高远的人格境界。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言:“学生之对于学校,爱情而已矣,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语虽简约,却深含着由“小我”及“大我”的文化要义。
1929年秋,钱学森怀抱振兴祖国的雄心壮志,负笈上海,开始了与交通大学的一世情缘。后来,钱学森胸怀“航空救国”梦赴美深造。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航天科技事业,开辟了中国“两弹一星”历史新纪元。以国家为重,公而忘私;以科学为重,成就斐然——钱学森,这位人民的科学家,成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历史丰碑。
前路漫漫,但交大人已经写出了坚守、奋斗和成功的历史,更在书写逐梦、责任和担当的现实:在云南大理,有一位年过花甲的教授,带领着一***大人,用13年的坚守换来了洱海的一泓清水;在四川锦屏山,有一***大人,在埋深2500米的山洞里,孜孜以求,探索暗物质的奥秘;在大洋深处,凝聚着交大智慧的无人探测器,不断突破极限,探寻未知的海底世界……
关于上海交大校训的作文?
1926年10月,交大30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为母校捐建了一口自流井,取义“饮水思源”。
1933年4月,学校37周年校庆时,又有学生念及母校培育之恩,在他们当年入住的执信西斋前,建造了一座以校徽为中心的喷水池,并立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交大“思源校训”自此而来。
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新校训。
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
上海交大校训出处有谁知道吗?
上海交大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饮水思源”为校训,不久又拓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次学校对于校训的厘定是经由一番充分发动群众的过程。2006年12月,学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学校建国后的第一个《章程》,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本校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传统,经查,最早出现的当属1926年学校30周年校庆时,在所举行的各项庆典仪式中,有建立最早的师范班校友捐建的“自流井”落成仪式,沈叔逵代表校友致词,说明开凿该井的意义是“饮水思源”。1933年4月,学校37周年校庆时,又有1930届毕业校友捐资于执信西斋前建造喷水池,喷水池中为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石碑上置放铁铸的交大校徽。这一建筑物后在数十年的风雨中损毁,1***9年又由学校在原址原样重新恢复。长期以来,“饮水思源”碑已成为交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物。著名学者杨福家先生曾对交大的这一校训赞赏有加:“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饮水思源”为校训,不久又拓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次学校对于校训的厘定是经由一番充分发动群众的过程。2006年12月,学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学校建国后的第一个《章程》,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本校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交通大学 校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交通大学 校训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